,

賽倉攝類學

RM117.00

作者: 賽倉.語王吉祥大師
譯者: 主譯:釋如法;主校:釋性忠
出版日期: 2017-12-01
書系: 五大論譯叢

Availability: 15 in stock

SKU: 10010101 Categories: , Tags: ,
  • 關於本書

    乘著「五大論」的翅膀,在真理的天空中翱翔
    《攝類學》是五大論學習的基礎;
    《攝類學》是打開正法寶藏的第一把鑰匙!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顯教修學制度,融匯印藏祖師的智慧結晶,以五大論作為學習主軸,延續興盛了數百年,是世界上最為完備的佛法修學體系。

    五大論,分別為《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戒論》。佛法的輪廓及精髓,盡皆囊括於其中。

    《釋量論》是五大論中第一部學習的論典。法稱論師所造的《釋量論》對於因明學做了詳盡的闡述。學人先學習《釋量論》的內容,訓練自己的理路,如造一艘大船,可乘之航行無邊大海。一旦熟練地掌握理路論式,以及各種法相,即可運用這些辨析的方式貫穿整個五大論的學習。

    由於《釋量論》內容極為艱難,祖師們開出了攝類學、因類學、心類學三科,作為前行,幫助學人進入精彩的思辨聖殿,以窺真理之光。進而廣展雙翼飛越難點高峰,而遊於甚深理之虛空。

    攝類學,是藏地祖師在研習《釋量論》的過程當中,漸次將其內容分成單元,加以開演,最後歸結而成的一種前行基礎課程,是開啟五大論正法寶藏的第一把鑰匙。

    《賽倉攝類學》,是攝類學的眾多教本之一,全名為「將解釋量論密意的大論典《釋量論》之義揉合為一、為上中下慧開示之廣大善說、智者頸嚴、滿具緣願」。本書結構嚴密、條理清晰、釋述詳明,由淺到深,容易通達領會,對學人的學習成效能立竿見影,是拉卜楞寺及許多大寺院所採用的攝類學教本,傳承近三百年,影響深遠,為公認的傑出論著。

    真如老師帶領福智僧團中諸多學畢五大論之法師,成立月光國際譯經院,投入藏傳經典之漢譯事業。為令廣大漢地學佛者,能跨越語言文字的藩籬,親炙領略從佛陀以來印藏諸大論師的智慧結晶,月光國際譯經院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白話校註集》漢譯出版後,開始展開五大論的漢譯。翻譯的次序,首重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文集,以及五大論各科之基礎教本。

    真如老師在《五大論譯叢總序》中提到:「雖然,如今我們開始起步所翻譯的教典,只是滄海一粟,但卻也是宏偉譯經事業的巨輪莊嚴啟動。譯師們滴滴心血凝聚譯稿,寒暑往來,雖為一句經文,皓首窮經亦無憾。」願盡我等綿薄之力,令聖教廣弘諸方, 一切有情速成佛道。

    本書特色

    • 學習「五大論」之必修前行課程。
    • 第一世妙音笑大師之大弟子——賽倉‧語王吉祥大師所造,為現今哲蚌寺果芒僧院、拉卜楞寺使用的攝類學教科書。
    • 本書結構嚴密、條理清晰、釋述詳明,為公認之傑出論著。
    • 月光國際譯經院「五大論譯叢」之首部漢譯經典作品。
    • 為令學者更易趣入攝類學的思辨殿堂,每一單元前皆附上學習導讀,並針對法相概念及難點一一撰寫註解。

     

  •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賽倉・語王吉祥大師(བསེ་ངག་དབང་བཀྲ་ཤིས・1678-1738年)

    出身於青海,16歲留學西藏拉薩,深入經藏,獲取格西學位,為名震一時的大學者。
    大師32歲追隨第一世妙音笑大師,於西藏安多啟建拉卜楞寺,之後接任第二任法台,並兼任經師,住持教法長達二十九年,奠定拉卜楞寺五大論學制的厚實基礎。

    大師著作中,以《賽倉攝類學》、《十三部筆記》及《十二緣起大疏》等最為人熟知,其中《賽倉攝類學》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

    大師示寂後,建立起轉世活佛系統,歷代賽倉大師住錫於甘肅德爾隆寺。

    譯者介紹

    主譯:釋如法;主校:釋性忠

    月光國際譯經院,成立於2013年年底。總監真如老師為弘揚清淨傳承教法,匯聚福智僧團中修學五大論顯乘法要之學僧,參考漢藏古代之譯場,因應現況,制定譯場制度,對藏傳佛典進行全面性的漢譯與校註。

    本書由釋如法、釋性忠擔任主譯、主校譯師。由主譯譯師審核、確定譯文;主校譯師則彙整統籌校文與潤文之建議,向主譯提出修改建議,再經反覆會校後定稿。翻譯時所遇疑難之處,皆多次請示傳承仁波切、師長,再作最後修訂。

    如今開始起步翻譯的經典,雖僅滄海一粟,卻也是譯經事業的巨輪啟動。譯師們滴滴心血凝聚譯稿,寒暑往來,雖為一句經文,皓首窮經亦無憾。嚴密為學,窮究義理,祈願立聖教於千古,利有情於萬世。

  • 目錄

    (上冊)
    – 《賽倉攝類學》譯場成員
    – 五大論譯叢總序 (總監真如序言)
    - 哲蚌赤巴仁波切 序
    - 大格西功德海 序
    – 編輯凡例
    – 校勘體例說明
    初級理路
    第一章 紅白顏色的單元
    第二章 證有證無的單元
    第三章 是反非反的單元
    第四章 辨識反體的單元
    第五章 一與異的單元
    第六章 小因果的單元
    第七章 境與有境的單元
    第八章 總別的單元
    中級理路
    第九章 相違相係屬的單元
    第十章 性相名相的單元
    第十一章 恰派實法反法的單元
    第十二章 自宗實法反法的單元
    第十三章 周遍斷語的敘述軌則的單元
    第十四章 周遍八門的單元
    第十五章 承許軌則的單元
    第十六章 第六囀聲的單元
    第十七章 小應成的單元

    (下冊)
    高級理路
    第十八章 三時的單元
    第十九章 自相共相的單元
    第二十章 除遣趣入與成立趣入的單元
    第二十一章 詮類聲與詮聚聲的單元
    第二十二章 遮破法成立法的單元
    第二十三章 遣餘法的單元
    第二十四章 大相違相係屬的單元
    第二十五章 大應成的單元
    第二十六章 大因果的單元

    附錄 小應成單元應成結構解析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
    索引

    完整顯示

  • 出版序

    推薦序一

    哲蚌赤巴仁波切 序

    台灣格魯派正法林佛學院創建者,殊勝善士日常法師,希望依循宗大師父子,以及遍智妙音笑大師父子之教典,而在該寺建立法相學院。

    依其心願而建立起學院,至今經過了十二年,已完成攝類學班級至毗奈耶班級之辯論課程。

    學習法相理路過程中,學習攝類學理路,極端重要。凡有日窩格魯派之法相學院之處,皆有最初先學習攝類學理路之傳統。如是,該寺也以三年為期,完成心子賽昂旺札西(語王吉祥)大師之攝類學著作,《將解釋〈量論〉密意之大論典•〈釋量論〉之義揉合為一,為上中下慧開示之廣大善說,智者頸嚴,滿具緣願》的研習與辯論課程,並計畫逐步出版此書之漢藏對照本。對此等深感隨喜讚歎,並願此等皆如願成就!

    具哲蚌寺住持之名,果芒學院退位住持,雄巴洛桑丹霸撰文於2017年8月8日。

    推薦序二

    大格西功德海 序(白話)

    遼闊無際的所知林野中,盛綻著理路之花,心智明晰的年輕人哪!理應來此歡愉嬉戲。為什麼理應如此?是因為具足了沒有瑕疵的暇滿,諸根俱全,並且受到合量的師友所呵護,內外順緣都悉數圓聚。因此心智明晰,具有求知欲的年輕人們,理應斷絕散亂與推託懈怠,前來學習正理。如果不懂得這些正理,那他的人身,一定只是綿羊的果位。大善知識博多瓦曾說,必須要與畜生分出差別。但是透過什麼,才能夠區分出差別?若是消滅敵方、養護親友、累積財富,以及睡眠、飲食,沉溺於男女情欲,在這些方面,我跟牛隻其實一樣,只有行持正法,才得以勝過牠們。那麼如何趣入正法?智慧清明,滿懷求知欲的年輕人,前來隨心所欲地恣意享用吧!在廣大無私的僧團中一心專注,將所有人當作最殊勝的善友,要在青石板上勤奮地研習,不要顯露怒氣,應當保持怡然歡喜之心。無論對於顯密或者一切的明處而言,攝類學都是極其切要的,因此傳聞心子語王吉祥大師,他一生中教授攝類學,多達三十次。其中領誦師刹日所筆錄的這個版本,內容完整,而且廣略適中。如果能研習這本書達到究竟,就能精通攝類學的理智。嫺熟攝類學的理路之後,趣入中觀正見之方法是什麼?

    「內外一切實事有法,都是無我,為什麼呢?因為即使不是無我的,也都是無我。」

    這個偉大的正因的內涵,是指所有一切法,都沒有遠離觀待之我,就連「不是無我的東西」,也依然是無我。一旦通曉這個道理,就是進入了中道的實相。

    不僅如此,如果深入探究攝類學的其他理路,是找不到開端與盡頭的,也沒有中心點可以安住,所有的承許都將被摧毀。沒有開端、沒有盡頭,也找不到中心點,沒有可以承許之處,也不再有宗義,那時即是至大的中道。如此研習的功德,是令諸佛歡喜的供養,是廣大的福德與智慧資糧;是裝飾僧團的莊嚴瓔珞,也是取悅師友的喜宴;是贈與智者的珍禮,讓愚人轉為智者的妙方,是獲得遍智的正因。兩位正理自在的大師,著有百部關於理路的典籍。祈願透過精細的理路,能夠開啟總攝其中涵義的核心,正理精華的門徑。

    推薦序三

    六世賽倉・洛桑華丹大師祝願文(白話)

    言語之主法稱論師所著的量學典籍,名為《釋量論》。名為《智者頸嚴》的論著,善為匯聚其中的旨趣精義。希望詳實翻譯本論的所有善業資糧,令一切眾生都能迅速成佛。

  •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紅白顏色的單元

    導讀

    〈紅白顏色〉一章,出自於法稱論師所造《釋量論》:「青等於眼識,功能各見故」等文,意為青色與眼根相遇的時候,有產生眼識的作用。也就是說,沒有青色就不會有看見青色的眼識;有了青色,才有可能產生看見青色的眼識。如同這般,瓶子等所有色處,與能見的眼根相遇的時候,也各自會產生看見它的眼識。另外還有提到「白色等非是,依止於地等」等文,由此延伸出顏色等本單元所探討的內容。

    〈紅白顏色〉一章,主要討論顏色、形狀等問題,另外也旁及其他色法的討論,而之所以取名為〈紅白顏色〉,係藏族在安立篇名時,常會以正文的前幾個字,為該篇文章的篇名,就如〈དམིགས་བརྩེ་མ〉(密集瑪)即是取正文的前幾個字而命名。〈紅白顏色〉的第一個他宗,正是在討論紅白顏色,因此命名為〈紅白顏色〉。

    此單元,為了讓學者由淺入深,所以從顏色、形狀乃至色聲香味觸等五境,眼等五根,進行剖析、觀察。所謂的色處,義為眼識所取,亦即眼識所直接證達的事物。色處分成顏色及形狀二者,顏色又分出根本色及支分色。根本色即指三原色( 黃、紅、藍) 及白色四種,乃至黑色也被計入其中,這些顏色無法用其他顏色調配出來,所以稱之為根本色;反之,可以透過其他顏色調出來的,即是支分色。對此,現今普遍認為,白色與黑色都可由其他顏色調配出來,因此與攝類學中的觀點有所差異。形狀分為長、短、高、矮等八種。聲音分成能詮聲及非能詮的聲音二種:能詮聲,指有表達人事物等意涵的聲音;非能詮的聲音,則是如水聲等等,不表達任何意思的聲音。香,此處泛指廣義的氣味,分為天然及合成的氣味兩種,這兩者又各分為好聞與不好聞。味,此處特指味覺所感受的味道,粗分為酸、甜、苦、辣、鹹、澀六種。觸則分為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及透過四種元素搭配產生的柔軟、粗糙、輕、重等大種所生的七種觸。

    接下來提到的五根,是相對於五識、五境而言,分別為眼耳鼻舌身根。五識必須透過各自的根才能了知各自的境,所以將眼耳鼻舌身五識稱之為根識。譬如眼識,先透過眼根,才能看見顏色、形狀。不僅如此,五識彼此之間不會了知對方的境,就如同眼識只能證達色處,而不能了知聲香味觸。相反的,如果沒有境或者根其中一者,根識也就無法生起。

    上述的五根、五境,分別歸納在內色、外色當中。內外色二者的區別,在於能否為補特伽羅心續所攝持,能的說為內色,反之即是外色,二者是相對的。所謂的攝持之義,在論典中並沒有特別的解釋,但在賽倉大師的另一部著作《賽倉攝類學未竟本》中還提出:手、腳等有知覺的身體部位,以及沒有知覺但卻會生長的頭髮、指甲,乃至口水、鼻涕等分泌物都是內色。

    《賽倉攝類學》不僅闡述上述內容,也提出形狀與顏色並非相違,而是四句型的關係;黑色是根本色等。《賽倉攝類學未竟本》甚至提出根本色與支分色不相違,這些說法都不同於他派攝類學的觀點。也會有許多學者依循這些概念,討論白法螺的顏色是不是白色?無量壽佛的顏色到底是什麼顏色?黑暗是不是一種顏色?眼識是否看得到人、人是色處嗎?有無高矮的共同事、長短的共同事?在伸手不見五指、一片漆黑當中的瓶子是不是觸處,義即是否透過觸覺能了知到瓶子?默背的經文是不是聲音?是否有不是天然的氣味?牛奶是味處還是屬於觸處中的水?鬆軟的泥土是否符合地的性相「既堅且固」?金屬、寶石比土還堅固,那他們是否是地?渴為何被歸類為觸處而不是味處?眼識是否看得到鏡子裡的影像?什麼叫作補特伽羅心續所攝持?流下來的眼淚是否是內色?眼睛與眼根是不是同義?眼耳鼻舌是否都是身等等問題。對於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多多思辨、反覆觀察,進而解答難點,以期最終了解祖師們的密意。

    完整顯示

  • 詳細資料

    ISBN:9789869325738
    規格:平裝 / 70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出版地:台灣

Weight 1.35 kg
Shopping Cart
Scroll to Top